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经济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市,南接连城县,西北与宁化县毗邻,东北与明溪县接壤。清流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1738毫米。北纬2548″到26 °21 ″,东经116 °38′到117 °10 ′,平均海拔350米。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11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南接连城,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18个村(居),总人口15.2万。
  清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清流古称黄莲,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县,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清流。198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学家在沙芜狐狸洞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使福建人类活动历史由六七千年推进到一万年以上,被誉为“闽人之源”。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途经清流写下了“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称赞诗句。唐朝开国元勋丞相萧瑀、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我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奠基者王连三等历史精英祖籍都是清流。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黄连镇将巫罗俊在这里垦荒辟土,东汉黄香、唐代重臣魏征、唐代名将罗成等的后裔在沙芜、嵩口、里田等乡镇繁衍生息。清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22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留下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1930年毛泽东同志途经清流时,写下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诗词。
  清流资源丰富多样。生态资源方面,全县耕地15.27万亩,林业用地234万亩,森林覆盖率 84%,木材蓄积量1200多万立方米,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和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也是我国南方桂花重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罗汉松生产基地。矿产资源方面,已探明矿产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石灰石等20多种,特别是煤、萤石、铅锌、石灰石、钨等矿产储量居全省前列。旅游资源方面,集聚了“奇山、溶洞、湖水、温泉、峡谷、寺庙和红色旅游”等特色,特别是有全省水温最高、出露点最密集的含氡温泉8处,是全省唯一的省级温泉地质公园;有集湖、洞、峡和古文化为一体的九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并列入省旅游“十一五”十大重点项目的李家乡万亩生态园冷泉避暑休闲度假村。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一湖”(九龙湖)、“一洞”(九龙洞)、“二泉”(温泉、冷泉)、“三山”(大丰山、灵台山、北斗山)、“四景”(毛泽东旧居、景秀园林、玄武岩、赖坊古民居)的温泉生态旅游格局。2007年清流荣膺“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大县”、“中国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和“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大目的地”称号。
  随着“做大城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三个重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及以高速公路、省道和县道为主骨架,向周边城市辐射高等级交通网的形成,清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清流将为广大海内外客商提供高效低耗、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务优质的投资环境和创业平台。清流处处充满商机,清流这方热土永远是创业者的乐土[1]。


 
 唐乾封二年(667)建黄连镇(今清流龙津镇),开元十三年(725)升为县。天宝元年(742)改名宁化县,属建州。宋元符元年(1O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元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汀州府、汀漳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央苏区县。1949年10月24日“清流县人民自动解放委员会”宣布起义,1950年2月22日解放军进驻县城。历属永安专区、龙岩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1959年2月至1961年6月曾与宁化县合并为清宁县。
 
 1995年,清流县辖龙津镇、嵩口镇、嵩溪镇、林畲乡、温郊乡、沙芜乡、东华乡、赖坊乡、邓家乡、灵地乡、李家乡、长校乡、里田乡、田源乡、余朋乡,5个居委会、108个村委会。
 
 2000年,清流县辖5个镇、10个乡:龙津镇、嵩口镇、嵩溪镇、灵地镇、长校镇、东华乡、林畲乡、温郊乡、余朋乡、沙芜乡、赖坊乡、邓家乡、李家乡、里田乡、田源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3566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龙津镇 21822 嵩溪镇 15590 嵩口镇 15427 灵地镇 6142 长校镇 11278 东华乡 9279 温郊乡 4078 林畲乡 9522 田源乡 6019 沙芜乡 3841 赖坊乡 7835 余朋乡 5635 邓家乡 4990 李家乡 8785 里田乡 5417
 2004年,清流县辖5个镇、10个乡:龙津镇、嵩口镇、嵩溪镇、灵地镇、长校镇、东华乡、林畲乡、温郊乡、余朋乡、沙芜乡、赖坊乡、邓家乡、李家乡、里田乡、田源乡。
 2005年,清流县辖5个镇、10个乡:龙津镇、嵩溪镇、嵩口镇、灵地镇、长校镇、东华乡、温郊乡、林畲乡、田源乡、沙芜乡、赖坊乡、余朋乡、邓家乡、李家乡、里田乡。
 
 2006年9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清流县撤销东华乡并入龙津镇的批复》(闽政文[2006]441号):同意清流县撤销东华乡,现有东华乡并入龙津镇。合并后的龙津镇辖城东、城南、蔬菜、大路口、严坊、横溪、南岐、桥下、供坊、俞坊、暖水、基头、下戈、拔里14个村委会和渔沧、长兴、凤翔、翠园4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现东华乡人民政府驻地长兴南街17号。全县辖5个镇、9个乡:龙津镇、嵩溪镇、嵩口镇、灵地镇、长校镇、温郊乡、林畲乡、田源乡、沙芜乡、赖坊乡、余朋乡、邓家乡、李家乡、里田乡。
 2007年12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清流县邓家乡并入灵地镇的批复》(闽政文[2007]438号):同意清流县撤销邓家乡,现有邓家乡并入灵地镇。合并后的灵地镇辖灵地、灵和、青甲、杨源、姚坊、大坪、步云、邓家、田中、马寨、尤坊甲、吉龙、坑甲、古洋14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现灵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群英街52号)。(三明市政府批文:12月28日 明政文[2007]177号《关于清流县灵地镇与邓家乡合并的批复》)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2亿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5.0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3.15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4.25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0.4∶25.4∶34.2,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农村经济。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972万元,增长6.0%。烟叶收购9.6万担,增长38.1%,为1998年以来最高产量。水果“三蜜”新植160公顷,水果总产量31086吨;豆腐皮生产3569吨,增长19%;生猪出栏86276头,增长11.8%;肉羊饲养45898只,增长36.1%;肉蛋奶10171吨,增长8.4%;水产品6479吨,增长6.0%。地瓜干、豆腐皮等农产品加工取得新突破。锦秀园林工程公司被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里田乡花卉基地被列入省级鲜切花基地。
 
 工业经济。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4694万元,增长40.9%;实现利税5964万元,增长154.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3%,创近年新高。以氟化工系列产品开发为龙头的矿产加工业发展迅速,服装加工业快速兴起,林产工业、建材工业、水电业等主导产业竞争力进一?完成投资4431万元。
 
 旅游建设。由福建万福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九龙湖、北斗山景区已初具规模、九龙湖景区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温泉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和红色旅游建设同步推进,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外引内联。全年新批办三资企业5家,实际到资602万美元,增长32.0%;引进县外资金23875万元,增长203%。出口创汇1573万美元,增长402.6%;创历史最高水平。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年末全县个体工商户1917户、营业收入8820万元,私营企业175家、创产值32485万元,个私经济缴纳税收4887万元,增长45%。
 
 财政金融。全县财政总收入7306万元,增长7.5%;县级一般预算收入4653万元,增长15.7%。财政总支出11635万元,增长17.7%;县级一般预算支出10686万元,增长20.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700万元,增长15.4%;各项贷款余额45436万元,增长12.2%。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3230万元,同比少投694万元。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0元,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3835元,增长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亿元,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3%,增长4.3%。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9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2%。竣工通乡村公路31条96公里,完成城区凤翔街、长安路、雁塔小区一期工程、一中河滨路贯通及龙津大桥休闲公园、长兴北路人行道等6个办实事项目。
 
 科技文教。无木炭生产工业硅新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蜜雪梨除锈技术产业化经营研究列入省科技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发展,小学生巩固率100%,初中生巩固率99.1%。全县完成学校危房改造9880平方米。县疾病控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人口出生率9.23‰,计划生育率95.43%。全县11个乡镇与县城实现有线电视联网。
 
 社会事业。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工作,废止23项审批事项。落实农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法扩大社保覆盖面,全县享受低保人数达6000余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创建“平安清流”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